什么是放水?央行扩表、新增社会融资、M2增速有什么关系?
昨天我们讲了M0、M1、M2的关系,有些朋友意犹未尽,希望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沿着这个话题做一些扩展,讲讲什么是放水。
有三个相互联系但又各自区别的概念:央行扩表、新增社会融资、M2增速。
这三个概念都在描述货币增加的情况,央行扩表是从基础货币的角度描述的,新增社会融资是从贷款的角度描述的,M2增速是从存款的角度描述的。
要搞清楚它们的关系,首先就要明白什么叫做“央行扩表”。
1、央行扩表
“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
现代会计的记账方式是复式记账法,每一次变动都会在资产和负债两端计入相应科目。为了更好地说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这里仅讲和货币相关的),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旨在说明由于什么而产生了货币,负债端旨在说明货币以什么形式保存在哪里。
比如,某企业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并将100万美元出售给商业银行,按当期汇率换取人民币700万元并存在该行。商业银行转头把100万美元卖给央行,央行“印出”700万人民币给商业银行。假如商业银行将700万人民币全部存入央行作为超额准备金,那么此时央行资产负债表会有如下变化:资产端的“国外资产-外汇”增加100万美元(但是要用历史成本法按人民币计价),表示央行因为购买外汇而投放了若干人民币;负债端“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700万人民币,表明基础货币增加了700万人民币,但是这700万人民币并没有直接进入流通,而是趴着央行账上。
此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大了700万的规模,这700万的规模对应了700万人民币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就是所谓的“扩表”(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大不一定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这里不展开论述)。
2、扩表一定意味着M2增多吗
当商业银行“拿到”央行给的700万人民币后,M2并没有增加。不论商业银行将700万放入库存现金,还是将700万放在央行吃利息(超额存款准备金),这700万都没有进入流通领域,对M2没有影响。从M2的定义中也可看出这点:M2=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资金。
M2既不包括存款准备金,也不包括银行的库存现金。
但是,央行扩表增加了基础货币,为M2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需要通过实体经济的贷款行为,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比如,商业银行贷款200万给甲企业,贷款后甲企业把钱存入商业银行。此时,银行资产端增加200万对甲企业的债权,负债端增加200万存款。这个时候,M2就增加了,因为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单位存款增加了200万。从这里可以看出,央行扩表不一定导致m2增加,但是却提供了m2增长的可能性,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基础基础货币给商业银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