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不忍直视!这就是方方和她队友们的真实水平?
从有人出来喊“共识”,促“和谈”,让人感觉方方日记引发的这场舆论战已经进行到差不多“淮海战役”之后,“渡江战役”之前的阶段;但是从方方最近一些队友的具体表现来看,简直就是老蒋在大陆地盘基本丢光、大势已去之后,搜罗召集了一些地痞流氓土匪来当反G救国军的水平。方方的一些队友,都不需要写文章去论证他的问题在哪,只要把他的一些言论摆在这里,就能让人明白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猪队友的特异功效。
比如最近站出来挺方方的周百义,携带如此高超的高级黑水平出战,让我都有点怀疑他是不是跟方方有过什么解不开的宿怨。
周百义是前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方方曾任《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皆文化人。
方方面对论战,只能依靠扣帽子,这只能说明其道理贫乏、论战水平堪忧,否则何至于此?
周百义,更是满嘴脏话。除了气极败坏加黔驴技穷,也想不出为什么会这样了。
还有一个,自己标注是女诗人,写的那文字格调之低之俗,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都是以当代文化“精英”自居,或掌握过一定文化资源的人,但为什么就是不能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看到有 “文化”的痕迹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把聪明都用于搞经济,把智慧变成一套又一套房产了?以至于除了嚎之外,实在没有令人感觉值得一驳之处。
让这样的人出战,看来方方那边真是人才凋零了,随着主力已经退出战斗,方方可用之人实在太少,只能是看到伸过来的手就紧紧拽住不放了。
不过这样也好,几个高级黑公开抱团,会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有利于当代网民更加看清楚这些人的真实水平,放弃对他们的最后一丝幻想。
对比质疑方方的青年们,一会来一个《内圆外方》,一会整一个段子,或者给方方写一封有理有据的公开信,都让人感觉到中国青年的恢弘大气、才情洋溢、朝气澎湃、正气凛然,这才是大国人民应有之气象。格调高下,一比就更明显。
所以,有人说日记之争是新旧之争,确有道理。这场舆论战也可以视为上世纪80年代接受西方“新启蒙”一代被中国90后和00后为主力的新生代集体埋葬的一次仪式。从此之后,继续向年轻人贩卖反体制恨国的精神鸦片,难度就大的多了。
此役之后,文化人和媒体人,恐怕有很多都要选择低调了,因为高调就意味着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方方。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过于乐观,在中国心怀恨国之念的也远不止这次浮出水面的这点人,甚至这些人也不是所属阵营中手中资源最多、破坏力最强的。
这些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他们存在的土壤也并未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