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三师独立旅支援七师战斗在皖江地区研究
1945年3月,抗战胜利前夕,中共皖中区党委改称皖江区党委,皖中行署改称皖江行署。自此,皖中抗日根据地即称皖江抗日根据地,涵盖无为、巢湖、和含、全椒及江浦县。在《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中,记载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奉命南下支援第7师这一重大红色历史事件。现今翻开在皖江地区发生的这一重大抗日事件的历史,认真研究“新四军3师独立旅支援7师战斗在皖江地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决策英明、兄弟部队相互配合支援的革命情谊以及保卫皖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略意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虽然过去70多年了,但仍然值得我们更好地研究,更好地宣传新四军3师独立旅支援7师的重要意义,讲好新四军3师独立旅支援7师战斗在皖江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表达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一、历史背景
1944年 6月下旬,正当新四军第2师、第7师在淮南铁路南段沿线对日伪作战之际,国民党桂系顽军(以下简称桂顽)不仅不配合新四军作战,其第171师还从背后袭击新四军巢北支队,使巢北支队蒙受重大损失。7月中旬,桂顽占领了江(浦)全(椒)地区,完全切断了新四军第7师与第2师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部署等171师、第176师,从东、西两面夹击,企图侵占皖中抗日根据地。桂顽公然在训令中宣称:“本军出动目的,纯系进剿新四军,,控制江(浦)和(县)地区,应避免与敌决战。”他们还派遣特务与日伪军联系,说明 “本军除打新四军外,别无他意”,以求日伪军的配合。1944年11月10日,日伪军集中7000余人由东、西线,分兵7路向路西根据地中心藕塘镇、张桥等地“扫荡”。13日,可恶的桂顽敌171师也集中主力5个营和地方土杂武装共8000余人,由512团长蒙培琼指挥,紧随日伪军之后,窥测时机,分两路向路西根据地进犯,连占曹家岗、郭集、青龙厂等地,局势异常严峻。16日,日军进到青龙厂以北,顽军进到青龙厂以南。新四军14团领导分析日顽是暗中勾结,不便在战场上直接联系,遂施了一个“腹中抽空”和“金蝉脱壳”之计,使日、顽迎面相遇,都把对方当作新四军,相互开火伤亡惨重,使日伪顽的清剿失败。1945年初,桂顽又在蒋介石的密令下,企图切断新四军第7师与第2师以及与新四军军部的联系。在此期间,日寇不断向皖江抗日根据地“扫荡”,桂顽屡向皖江抗日根据地进犯,采取分割包围皖江根据地,残杀干部和群众,围歼新四军第7师及地方武装,严重威胁第7师的生存和发展,阻碍新四军第7师的抗日斗争,危害甚烈。根据这一情况,新四军第7师多次打报告给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要求增派部队,支援第7师,保卫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研究决定,从苏北兄弟部队抽调足够兵力支援7师,打击日伪顽,保卫皖江抗日根据地,保卫皖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