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引路人老石之死(全文)
【红歌会网编者按】毛主席说:”区分革命的、不革命的和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他是不是同工农相结合……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同工农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近二十年来的中国社会中,有很多有志之士为了让高校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作了大量努力,而最出类拔萃、贡献突出的那位,非刘老石莫属。刘老石是谁呢?在2011年前后农村调研和支农的全国各高校社团的大学生几乎无人不知,那十年他踏遍的上千个村庄的农民几乎无人不晓,关心三农问题的学界、公益领域及新闻界的朋友几乎无人不闻。他原是天津科技大学的老师,也是温铁军主编的《中国改革》杂志社的成员,本可以有很多机会在体制内混得风生水起,成为“既得利益”的一员,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吃苦受罪的路:跟同事或学生挤多人宿舍、与学生或农民一起下地干农活、奔波于各地农村调研,为全国高校社团的大学生进行支农培训……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大学生创造了认识农村、改造学习的机会,相当部分后来成为了各个行业的优秀骨干,也为全国各地众多农村带去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非常不幸的是,2011年的3月24日,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人引路人刘老石,在天津因车祸去世了。之后的每年这个时候,几乎都有“乡建人”或参加过乡建活动的缅怀刘老石。为此,红歌会网特转载郑宇钧2015年在微信公号“国仁青创”发布的《老石之死》,深切缅怀之。这是一篇朴实真挚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读来却令人感动。不管你是知道熟悉刘老石的,还是不认识刘老石的,此文值得一读。了解刘老师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继承他开创的事业,我辈青年,则不负韶华矣!
老石之死
刘老石生前遗照:在农村干活
目录
一、刘老石是谁?
二、“学生头儿”为结社鼓与呼
三、定州之始
四、南塘纪元
五、三岔拐点
六、流亡路
七、人心难齐
八、批斗刘老石
九、劳动者刘老石
十、师者刘老石
十一、理想主义者的爱情
十二、“老刘,好好休息。”
3月21日20时21分15秒,在天津一路段的监控镜头中,广场上跳秧歌的老人们忽然停下舞步,齐刷刷望向路的那一端,“就听到一声巨响,爆炸似的”。
“我还没吃呢,留着我的饭。”刘老石妻子王静早早站在楼道口,等丈夫归来。“火车站过来的808路,过了一辆又一辆,就是没见他”,久等未至,电话也无人接听。她转身正想上楼温温饭菜,快速路斜对面的人声鼎沸让她心头一忐忑,“不会出啥事了吧?”
在当今社会,什么是“与工农相结合”?值得深入思考。你下乡支农,支持什么人?我在农村搞扶贫十多年,对此深有体会。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批富裕户,高门大屋在贫困村中格外显眼。还有一大批留守户,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儿童。还有一批病残户。他们是村里最困难的人。村里的农业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不算重度抛荒,也不可能精耕细作,多数人家的农活靠外包请零工来解决。我们如果想去支农,还不知如何下手?
在当今社会,什么是“与工农相结合”?值得深入思考。你下乡支农,支持什么人?我在农村搞扶贫十多年,对此深有体会。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批富裕户,高门大屋在贫困村中格外显眼。还有一大批留守户,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儿童。还有一批病残户。他们是村里最困难的人。村里的农业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不算重度抛荒,也不可能精耕细作,多数人家的农活靠外包请零工来解决。我们如果想去支农,还不知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