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伟:阶级社会知识状况考察之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知行合一与《资本论》原理
【总按语】关于“资本的阅读”,年轻的学者给出很好的建议!以下的文摘来自卢斌典“论《资本论》的定性与读法”(《天府新论》2022年第1期)。
关于什么是“批判”
于是,否定性的批判变成了肯定性的批判,非连续性的关系变成了连续性的关系,历史科学变成了一门实证科学,批判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工具或手段。如果我们按此逻辑回溯哲学史或批判史,康德的三大批判、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斯密、李嘉图等人的批判,似乎都变成了一种继承性的和缺乏革命性的批判,整个批判史都带上了折衷主义的色彩。显然,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康德和黑格尔的批判绝不是妥协的,马克思的批判也不是妥协的。马克思的批判充满了战斗性,他从现实历史和现实的人出发,对一切权威进行无情的批判,追求“此岸的真理”。
客观批判、主观批判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实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批判,第二重意思是对整个政治经济学或者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有关的学问所做的批判。
正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构建了以《资本论》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这种理解是完全实证化的理解,与曾经的苏联式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有惊人的相似。他们认为马克思对价值和价格关系的分析是一般制衡的特例,而不懂得价值形式的辩证法。他们忽略了马克思对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注,也忽略了《资本论》与前期著作的区别,事实上将《资本论》理解为一部实证科学著作,抽离了马克思的批判性和人文关怀。他们对《资本论》的方法的理解也是教条的,而非辩证的,大大削减了马克思文本的理论深度。他们只把马克思视作一位经济学家,而马克思的方法论也因此沦为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却不一样,它提出了新的总问题和对象,将政治经济学本身作为一个对象去考察,提炼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作为一种科学,是与意识形态相断裂的,是反历史主义与人道主义的。
经济决定论
在马克思去世之后,一些经济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的解读给马克思的《资本论》带来了“太多的侮辱”。恩格斯和列宁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我们可以通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以及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和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发现他们的反思和澄清。普列汉诺夫也在《资本论》中发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历史观。而斯大林推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则恰恰是以政治经济学解读为手段、以实证化和机械化的方法来理解和应用《资本论》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