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刚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辨析:生产还是分配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党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政策调整,需要选择正确的实现路径。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从理论上讲清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避免在这一问题上出现重大错误。
一、就分配而论分配难以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且是一个过程目标;不仅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把“蛋糕”做大做好,而且需要在分配环节把“蛋糕”切好分好。生产和分配是经济活动中紧密相连又相互影响的两个环节,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成果决定了分配对象,生产结构决定了分配结构,生产方式决定了分配的性质、分配的原则及形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可以同时并存多种生产方式,当然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决定了其分配方式也只能是资本主义式的。马克思指出:“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条件的这种一定的社会形式为前提,那么,它会不断地把这种形式再生产出来。它不仅生产出物质的产品,而且不断地再生产出产品在其中生产出来的那种生产关系,因而也不断地再生产出相应的分配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家获得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这一分配方式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如果劳动不是规定为雇佣劳动,那么,劳动参与产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现为工资,如在奴隶制度下就是这样。”“所以,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个人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工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产条件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决定着参与生产活动的主体参与分配的形式以及分配的份额。所以,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根源不在于分配制度,而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市场经济是私有制开环,私有制=私(少数人)有(以资本(所占据的资源、资金、权力、市场、路径、规则等)的所有权占有劳动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制(的分配机制)。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计划互济,是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攫取劳动剩余价值必然的贫富分化开环加以同类人力资本投入购买力公平闭环,用履行社会主义《宪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即“各(不同体制机制的劳动、各种资本)尽所能、按劳(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分配”。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