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什么是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


  近日,在公众号交流时,网友【老百姓】谈到“计划经济几十年,市场经济也四十多年了,我们算是都经历过,相比较,计划经济,一是计划跟不上供需变化快,二是生产工人没有竞争力。市场经济,随行就市,企业灵活,生产工人有竞争力。熟是熟非,有目共睹。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公,不在经济,而在政治,经济是做蛋糕,政治是分蛋糕。分蛋糕的人,先拿,多拿,还不允许后拿的人有意,这是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

  在这里,我想就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严格地说,改革前的经济不能称为计划经济,它只是过渡经济模式。

  【老百姓】说到:“计划经济几十年,市场经济也四十多年了”。这里的计划经济是指改革前的经济体制。而改革前的经济体制,确实具有计划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马克思设想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因为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产权经济体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产权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实质是因为经济落后的我国在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因为缺乏必要的生产力基础而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而必须首先有一个实现工业化,形成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基础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因而这种经济模式称为过渡经济模式比较合适。马克思的计划经济不仅需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为基础,而且同时必须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经济体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权制度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过渡经济模式与过渡经济阶段的特点相适应,是带有过渡时期各种特点的经济体制。它既与旧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相区别,又与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不同。过渡经济模式本质上只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的暂时性的模式。其生产资料公有制带有社会主义性质,而产权制度又保留了资本主义性质,因而具有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的特点。

  认识改革之前经济模式作为过渡经济模式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明确这种模式的暂时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改革确定正确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过渡经济模式,存在的意义在于快速实现工业化。而且在事实上我国也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国的根本转变。因此,过渡经济模式的实践是取得了伟大成功的。

  二,把过渡经济模式当作计划经济模式进行批判,是一种无知。

  前面说过,改革之前的经济模式本质上只是一种过渡经济模式,虽然它具有计划性的特点,但这种计划性的特点更多的是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只是过渡经济阶段的特点所决定的经济体制特点,是具有暂时性的。因此,把这种反映过渡阶段特征的经济体制特点当作计划经济特点来进行批判,只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因为一旦实现工业化,这种暂时性的体制宣告结束,过渡经济模式的某些相关特征也必然消失。因此,用过渡经济模式的某些特征来说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是没有说服力的。国内外许多学者事实上并不了解由十月革命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并不了解这种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必然会出现过渡经济阶段和产生过渡经济模式的必然性,他们完全不理解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过渡经济模式的性质和特点。

  三,改革前后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而在于劳权经济还是产权经济。

  【老百姓】谈到:“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公,不在经济,而在政治,经济是做蛋糕,政治是分蛋糕。分蛋糕的人,先拿,多拿,还不允许后拿的人有意,这是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但这个主要问题产生并不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问题。

  在上面我们已经说明,改革前后的经济体制的区别不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因为改革之前的经济体制性质上只是过渡经济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可以说改革之前是过渡经济体制,而改革之后是市场经济,但不能说改革之前是计划经济,改革之后是市场经济。

  “经济是做蛋糕,政治是分蛋糕”。这里分蛋糕涉及的是分配问题。而分配则必然有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区别。在以资产者为主体、体现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社会实现按资分配。因此,按资分配就是产权经济。在以劳动者为主体、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条件下,社会实现按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是劳权经济。也就是说,经济体制除了有过渡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之外,还有产权经济和劳权经济的区别。而且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劳权经济与产权经济的根本区别。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利要求:一种是生产资料方面的权利要求,另一种是生产劳动方面的权利要求。前者即资产所有权,后者即劳动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因而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始终得不到体现。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被消灭了,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社会生产主体;同时也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资产占有方面的差别(至少在同一种所有制的条件下,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劳动者的权利要求不是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而是劳动所有权。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殊发展要求,亦即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社会生产力两种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这两种要求的基本制度也有两种:以资产者为主体、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称为产权制度;以劳动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称为劳权制度。

  一般而言,凡是建立了产权制度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采用资本经营方式的企业。这种企业采用按资分配方式,员工拿工资,盈利归老板或股东所有。我们把这种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称为产权经济。由于这种经济形式是员工拿工资,老板或股东得盈利。员工及人工费用作为成本,是企业的最小化目标。因此,企业经营得越好,员工的收入也就越少,这种收入减少,可以是绝对的减少,也可以是相对的减少。因此,产权经济性质上是两极分化的经济形式;

  相反,凡是建立了劳权制度的企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采用工本经营方式的企业。这种企业采用按劳分配方式,每个员工都可以凭借劳动投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我们把这种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形式,称为劳权经济。由于这种经济形式是全体员工都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同步的,呈现出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紧密关系,因而劳权经济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形式。

  而分蛋糕所产生的问题,不在于是过渡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而在于产权经济还是劳权经济。

  四,我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是由产权经济过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的GDP年年攀升,但为什么居民消费能力就是一直提不起来,生活压力反而愈发沉重?同为地球人,为什么欧美人又闲又有钱,而中国人就像天生命苦一样,一年忙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大部分人还挣扎在温饱边缘。说明分配出了问题,我们的社会主要财富被拥有土地、资本和权力的人拿去了太多,而根本原因,就在于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

  改革四十多年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进行农村改革,解散了人民公社,使农民回到了个体生产方式。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展开,个体经营的原始生产方式难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自然也谈不上让农民提高收入,当农民依靠种田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时,只得外出打工,成为资本雇佣的农民工。其次,我们做的是国企改革,采用产权思路改革,通过打破铁饭碗,实行劳动合同制,把职工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并在“抓大放小”的改制过程中使大量的工人下岗;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制,乡镇企业的改制,使资本经营方式主导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本为主导的产权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而广大劳动者的收入相对减少,资本生产方式的两极分化功能的微观层次的普及必然导致宏观层面的有效需求不足,并产生经济危机。

  为什么经济下滑的趋势难以逆转?原因就是我国的两极分化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了。“从2020年到2024年,四年100万亿,这几年也是大环境最差的几年。水越放越多,但富人变得越富,穷人变得更穷,穷人不仅没有抵押物去接水,反而被放水稀释了手中的财富”(《四年放水100万亿,穷人却越来越穷》红歌会网,2024-04-07 09:50:45来源:未来投研作者:链向未来)。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制约是收入,没有收入谈什么消费,这是常识,但增加收入又谈何容易,要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改革,特别是涉及到转型社会最基本的权利界定”(原创一一白话财经的周媛2024-05-29 15:23广东)。

  我国有14亿人口,有8、9亿劳动者。但是,我们经济经济改革的方向不是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体制,而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经济体制。这一方向的改革形成了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从而也必然造成了我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的局面。

  五,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把坚持两个主体落实到实处!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要坚持两个主体:在所有制方面,我们要坚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面我们所要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两个主体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

  在实际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分配与生产是直接相联系。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坚持的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或者说,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

  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是劳动者的权利。按劳分配的核心要义,就是要体现“谁劳动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因此,它性质上属于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者的基本的权利要求。因此,只有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的前提下,按劳分配才可能实现。

  为什么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的企业要实现按劳分配呢?

  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使劳动者成为了唯一的生产主体;又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而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在生产中的权利要求不是表现为资产所有方面,而是表现为劳动所有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并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因而劳动者在劳动投入方面还存在着差别,能不能反映这种差别并在分配上体现出来,决定着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潜力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而要体现劳动所有权,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反映劳动者为集体提供的劳动量的差别,并根据这种差别进行企业管理权利和分配权利的区分。在这里,在分配体现劳动者的劳动差别,本质上就是按劳分配的内容。因此,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的必然要求。

  只有独立的、人格化的劳动所有者,没有人格化的、独立的资产所有者;只存在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因而与公有制企业适合的制度,必须而且只能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经济,一句话,建立劳权制度的公有制经济,本质上应该是劳权经济。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劳权经济为主体。

  为什么我国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呢?因为是产权经济的一统天下,因为我们没有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落实到实处。

  周家庄、南街村这样的农村集体经济太少了!

  华为、胖东来这样凭劳动投入参与企业成果分配的公司太少了!

  为什么国有企业不走群众路线、不进行劳权思路的改革反而要进行产权改革呢?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从8、9亿劳动者的利益要求一一劳权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出发,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文/钟建民,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